牙周治疗的副作用禁忌症(牙周治疗的好处及注意事项)

频道:整形医院 日期: 浏览:186

一.牙周治疗的副作用禁忌症

1.未经治疗的牙周炎;或虽经治疗但菌斑未控制;炎症仍存在或处于活动期的患者。牙周治疗的副作用禁忌症?

2.患牙的牙槽骨和牙龈很薄,通过黏膜可轻易触摸到牙根者。

3.牙周破坏严重,如牙齿Ⅲ度松动,牙周破坏累及根尖1/3或根分叉完全暴露者。

4.侵袭性牙周炎患者。

二.牙周治疗的禁忌证

2.牙齿松动Ⅲ度以上,牙槽骨吸收达根尖1/3。牙周治疗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牙槽骨吸收,如果骨吸收程度超过了2/3,达根尖1/3,建议放弃牙周治疗,因为稍有不慎将有矫治牙脱落的危险。

3.牙齿表面牙槽骨板较薄。对于牙齿唇侧或舌侧骨板较薄,牙根清晰可见的患者,不宜进行牙周治疗,因为在矫治过程中,特别是牙齿在唇舌向移动中容易出现牙根暴露,牙齿松动,最终不得不选择拔除该牙。

4.牙周治疗相关的全身疾病尚未控制。一些与牙周治疗密切相关的全身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骨代谢性疾病、免疫缺陷病以及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的患者,在疾病控制时也不宜采用牙周治疗,否则会加重牙周组织损伤。

牙周治疗分为几个部分

针对牙周治疗分为几个部分这个问题,专家指出:牙周治疗视个人牙齿病变程度,所需诊疗的方法有所差别,大致包括牙周基础治疗、牙周手术、修复治疗及术后维护等部分,下面让我们具体看一下:

三. 牙周治疗

1、口腔检查包括牙体有没有龋坏、口腔卫生状况、牙结石的多少、牙龈有没有红肿、牙周袋的深度等情况。牙片检查要观察牙周膜的宽度及牙槽嵴的高度。

2、修复治疗。对于松动严重的牙齿,根据牙片情况及病因不同,其治疗方法也不一样:牙周膜宽度增加,牙槽嵴高度正常时,为咬合创伤所致,调整咬合;牙周膜宽度增加,牙槽嵴高度降低,既有咬合创伤又有牙周附着丧失的情况下,进行牙周炎治疗并调整咬合;牙周膜宽度正常,牙槽嵴高度严重降低时,为牙周附着丧失,要进行牙周炎治疗及牙周夹板治疗;如果牙周膜宽度越来越宽,牙槽嵴高度降低,既有咬合创伤又有牙周附着丧失,需调整咬合、牙周炎治疗及牙周夹板治疗。

3、进行牙周治疗:包括龈上龈下洁牙(洁刮治)、口腔卫生宣传教育(如何正确洗牙、正确使用牙线及牙间刷)、牙周手术,拔除无法保留的牙齿,定期进行牙周维护。

四.牙周治疗后组织愈合要多久?

①牙龈切除后伤口表面立即形成保护性血凝块。数小时后血块下的结缔组织开始生长肉芽组织9~13小时后,伤口周围的上皮细胞开始移动,从血块和结缔组织之间向伤口中央移行。1~2天时,开始有小血管形成,2~5天时上皮以每天向牙面0.5mm速度生长,直到薄层上皮全部覆盖创面,但角化则需2~3周。

创面的结缔组织再生略慢于上皮,约5~7天时形成新的游离龈,此后上皮好开始向龈沟内生长,约在术后4~5周,形成新的结合上皮与牙面结合。临床上约在牙龈切除后2周,牙龈外观正常并建立正常的龈沟。龈沟液的量也在5周时恢复正常。

②翻瓣术后的愈合。翻瓣术后24小时内,龈瓣与骨面之间由血凝块连接,术后1~3天,上皮移行至龈瓣边缘并达到牙面。术后1周,上皮已可附着于牙根面,瓣下的血凝块已被来自结缔组织、骨髓腔及牙周膜的肉芽组织所替代。术后2周,胶原光纤开始形成,并与牙面平行。术后3~4周,上皮和结缔组织的再造均已完成,龈沟内正常上皮衬里,结合上皮形成,齿槽嵴顶光纤也已呈功能性排列。

③龈下洁治、根面平整、袋内壁刮除后的愈合。手术将病理性肉芽全部刮去,新生的肉芽组织在早期即形成,并且逐渐成熟而变成结缔组织。

④切除性新附着术后的组织愈合。与龈下刮治术(根面平整术)相似。

微笑时不露牙龈的低位笑线或微笑时仅暴露牙龈乳头的中位笑线是较好的美观效果,微笑时暴露大量牙龈的高位笑线则很难被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