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正畸术不适合哪些人群「牙周正畸失败修复不适合哪些人」
舌侧正畸因其矫治器粘在牙齿舌面,不影响美观和日常交际,越来越多地受到成年人的青睐,随着牙周正畸的普及,牙周正畸中的牙周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年龄的增加,牙能退缩、附着丧失、牙周探诊深度>4mm的风险也呈显著性增加趋势。大多数寻求牙周正畸的成年患者,都希望正畸兼顾美观和牙周问题。
医生表示,在牙齿矫正路中,由于牙周问题—牙龈出血、红肿、牙龈肥大、牙龈瘤、口腔异味等等……当牙周问题趋向严重,导致牙齿矫正效果不甚受到影响,形成失败牙齿矫正效果,实在是得不偿失。
牙周正畸术不适合哪些人群「牙周正畸失败修复不适合哪些人」
正畸矫制治器不利于口腔卫生的保持,还会引起牙周生态环境改变,由于正畸患者多是青少年,对口腔卫生控制不好,又是青春期龈炎的高发年龄,大多数患者在矫治过程中均发生程度不同的牙龈炎症甚至牙龈增生;若矫治前患者已存在严重牙龈炎症或牙周炎,牙周正畸会导致牙周脓肿、牙槽骨加速吸收。
2、牙龈退缩
儿童时期结合上皮附于釉质上,若正畸时将带环放到龈下,易破坏附着,使结合上皮向根方生长,易引起牙龈退缩;由于前牙唇侧骨板较薄,当牙齿向唇侧移动或由于牙轴改变而使牙根向唇侧倾斜,使原来很薄的骨板迅速吸收,容易造成牙龈退缩,好发与下前牙和上尖牙。
3、牙根吸收
正畸加力时,牙根可以发生吸收,通常吸收量很少,临床和X线片上不能发现,可以由继发的含细胞牙骨质来修复。当正畸加力过快或过大时,可引起明显的、甚至严重的牙根吸收。
4、牙槽骨吸收
儿童正畸时受力牙牙槽嵴有少量的吸收,一般在1mm以内,无重要临床意义。成年人正畸时骨吸收较多,尤其当原有牙周炎症未经治疗,则将发生明显而快速的牙槽骨吸收。过大的正畸力会导致牙周膜坏死和牙槽骨坏死。
在张力侧牙槽骨的内侧面,成骨细胞活动,有新骨沉积,镜下可见骨面覆盖一薄层呈淡红色的类骨质,紧靠类骨质边缘的牙周膜中排列一层成骨细胞,骨内由夏贝光纤埋入称为束骨。在压力侧牙槽骨的牙周膜面,亦即固有牙槽骨将被吸收,表面出现蚕食状吸收陷窝,其陷窝区的牙周膜中常见破骨细胞。此外,与其相对应松质骨面上出现新骨沉积,有成骨细胞出现。骨组织的变化甚至涉及到牙槽内外骨板,也进行必要的增生和吸收,以维持原有的牙槽结构和骨量。松质骨内还出现新的骨小梁,其方向都是顺着矫治力的方向横向排列,称过渡性骨,在其一端也会出现相应的吸收及破骨细胞;另一端增生成骨细胞。矫治完成后,也逐渐被正常结构所代替而且骨小梁也恢复。由过渡性骨到正常,大约需要半年到1年的调整时间。在这一时期内必须使用保持器,以防止牙齿回复到矫治前的位置,尽管牙移动时,牙槽骨和牙周膜都有大量改型,但牙周膜间隙最终还是恢复到正常宽度,牙槽骨还是恢复原有的形态与结构。
牙槽骨吸收:儿童正畸时受力牙牙槽嵴有少量的吸收,一般在1mm以内,无重要临床意义。成年人正畸时骨吸收较多,尤其当原有牙周炎症未经治疗,则将发生明显而快速的牙槽骨吸收。过大的正畸力会导致牙周膜坏死和牙槽骨坏死。
在大小适当的矫治力作用下,压力侧牙槽骨的吸收是在内面直接发生,也称为直接骨吸收。而当矫治力过大时,则骨的吸收不在牙槽骨内面直接发生,而在稍远处发生骨吸收,这种骨吸收称为间接骨吸收,这类骨吸收的方式呈"潜行性",可使牙移动的速度减慢,被治疗的牙过度松动、疼痛,恢复时将发生牙根骨粘连。(编辑3002)